在前述“2015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机器人寿命平均8000小时,而国外同行约在5万-10万小时之间。尹荣造拿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下,8000/24=333天,“机械手都是24小时运作的,我们产品的保修期是18个月,按照他这个说法,机器一年不到就没了,那我不早就倒闭了?这些人到底懂不懂行业啊?”
在蒋仕龙看来,国外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应用是在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领域,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中国,新的制造工艺需求、产品制造需求大部分是在中国。这对机器人本体,对机器人运动、算法、应用都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催生很多新的机器人企业、新的机器人本体。这是国产机器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道路。
链接:各国针对机器人的扶持政策
201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机器人计划》,计划每年对以人工智能、识别(语音、图像等)等领域为主的机器人基础研究提供数千万美元规模的支持。
2013年12月22日,中国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014年年中,欧委会和欧洲机器人协会euRobotics下180个公司及研发机构共同启动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欧委会将投资7亿欧元,euRobotics将投资21亿欧元推动机器人研发,研发内容包括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领域的应用。
2015年1月23日,日本国家机器人革命推进小组,《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愿景、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15年到2020年的5年间,最大限度地应用多种政策,扩大机器人开发投资,推进1000亿日元规模的机器人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