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连美国也自叹弗如的日本被美媒给出了较低的评价。日前,知名财经撰稿人伍德(Barry Wood)在MarketWatch撰文回顾了日本经济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下滑,指出日本的麻烦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数据当中,他们充当世界经济领导者的自信也在消失。
记得几年前,一位在东京居住了十年之久的美国记者曾经语出惊人,他说,日本已经决定逐渐从世界舞台上撤出了。
这个月,我多年之后重新回到了东京,在和一位居住在日本时间更长的朋友谈话时,提到了这一断言。“这大致上是正确的。”他的回答是,“在通货紧缩和过分强势的货币打压之下,日本人自己也认定,他们不可能与崛起的中国相竞争,于是他们决定收缩,只管自己的事情。”
这些令人震惊的结论很容易让我回想到二十九年前的日本之旅。那是1983年的秋季,我是陪着一个工业考察团来到日本的,大约有二三十位美国企业高管组成的考察团求知若渴,非常想要知道美国到底该怎样才能和重新崛起的日本经济进行竞争。
两周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美国实业家们去往日本各地聆听专家的教诲,拜访一家又一家企业。我们去了汽车厂、造船厂,而最有意思的还是参观名古屋的山崎机床。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足有一个橄榄球场那么大的新工厂,全部工作都由二十个工业机器人完成。这些机器人都有一个迪斯尼角色的名字,名牌上闪着灯光,在过道里穿梭,将原材料传输到计算机化的研磨工作站,在那里生产成可以用于汽车制造的精密元件。
在整间工厂,我们只见到了三个工人。企业的官员们非常自豪的样子,因为日本刚刚从美国手中夺来了机床霸主的地位。
在回旅馆的大巴上,一位团员说:“各位,游戏结束了。我们是不可能和他们竞争的。”
转眼,现在已经是2012年,可是一切并没有像当初那些冷水浇头的企业家们所预计的那样发展。日本在机床生产领域长达二十七年的统治地位两年前已经终结。中国的生产成本要比日本低40%,现在已经坐上了头把交椅,而日本只能一再强调,自己的产品在品质上更加靠谱。
一面是过分强势的日元,一面是二十年的通货紧缩,日本企业现在都在将生产转移到中国或者其他地方。日本的工业核心正在萎缩,而且面临着空洞化的威胁,就像美国的所谓铁锈地带曾经面临的那样。
日本早已不被任何人看作是经济样板了。
这种下滑从愈来愈多的数据当中都可以看出来。从1953年到1973年,当时依然在重建中的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9%。从1974年到1990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到年平均4.2%。从1991年到现在,这一数字更是萎缩到只有0.5%,将将算得上是有所增长。
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一个拥有全球一流企业,教育程度了得的劳动力,以及效率和纪律都为人称道的名声的国家,怎么就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
日本经济的最高点,说来应该是在1989年,当时房地产价格达到峰值,东京的主流股市指数更是创纪录的3万9000点之巨。到2007年,股市已经恢复到1万8000点,可是从那之后又下跌了50%,现在只有9000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