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中国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

   日期:2015-06-08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OCY     评论:0    
标签:
  低端生存到何时
 
  东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蒋仕龙,是固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也是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深港产学研究基地运控控制应用技术实验室的负责人。
 
  1996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是多指机器人的抓取操作,当时觉得自己学的东西离现实太远、太超前,是“屠龙之技”。现在,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我们的机器人技术跟国外比要落后。”
 
  在各国竞相推出的以智能制造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机器人成为其中重要一环。“高端失守,低端混战”,前述专家表示,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实。
 
  由于起步晚,在机器人产业上游,核心零部件如控制器、伺服系统、传动结构、传感技术等都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在机器人产业的中游,即利用上游零部件,设计机器人结构和控制箱,做一个标准机器人——机器人本体,面对直接国外厂商竞争,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中国机器人企业,集中在产业下游,即系统应用集成部分。
 
  大部分机器人本体代理商,同时也是系统集成商,甚至有些代理商也宣布要进入机器人本体生产制造,在各地机器人产业园圈地圈人。
 
  2014年,伯朗特在原来办事处基础上新设立了6家分公司,并设置了分公司利润和总公司8∶2分成模式,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扩大市场份额,以防同行挖角、留住人才。
 
  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机器人的价值不在于本体,而在应用价值,机械自动化在于应用,用起来了才有价值,没用起来就是一堆废铜烂铁。”
 
  但他也知道,本体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终究受制于人。
 
  伯朗特给他们最新研发的六轴机器人定价在十万以下——临近成本点,目的是要让企业给他机会。客户考虑到性价比,就算机器有问题也可以接受。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也许我的机器还会”撞机“(指机器人可靠性不够,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下来),但只要有机会做,就有机会去完善。”
 
  在前述“2015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机器人寿命平均8000小时,而国外同行约在5万-10万小时之间。尹荣造拿出手机,用计算器算了一下,8000/24=333天,“机械手都是24小时运作的,我们产品的保修期是18个月,按照他这个说法,机器一年不到就没了,那我不早就倒闭了?这些人到底懂不懂行业啊?”
 
  在蒋仕龙看来,国外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应用是在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领域,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中国,新的制造工艺需求、产品制造需求大部分是在中国。这对机器人本体,对机器人运动、算法、应用都提出了新要求,必将催生很多新的机器人企业、新的机器人本体。这是国产机器人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条重要道路。
 
  链接:各国针对机器人的扶持政策
 
  201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国家机器人计划》,计划每年对以人工智能、识别(语音、图像等)等领域为主的机器人基础研究提供数千万美元规模的支持。
 
  2013年12月22日,中国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014年年中,欧委会和欧洲机器人协会euRobotics下180个公司及研发机构共同启动全球最大的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欧委会将投资7亿欧元,euRobotics将投资21亿欧元推动机器人研发,研发内容包括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健康、交通、安全和家庭等各领域的应用。
 
  2015年1月23日,日本国家机器人革命推进小组,《日本机器人新战略——愿景、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在2015年到2020年的5年间,最大限度地应用多种政策,扩大机器人开发投资,推进1000亿日元规模的机器人扶持项目。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