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中国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

   日期:2015-06-08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OCY     评论:0    
标签:
  两个风火轮
 
  伯朗特的对标标的是,在创业板挂牌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松)。
 
  伯朗特公司的工人正在调试机器。
 
  新松成立于2000年,脱胎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并以该所前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名字命名。蒋在公司成立的三年前去世,他的学生曲道奎现任该公司总裁。
 
  相比其他“半路出家”的机器人概念股,新松从一开始就聚焦机器人产业,它是伯朗特的对标的企业。四年多前的2009年10月31日,新松在深交所正式挂牌,成为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企业之一,也成为中国“机器人”第一股,并以“机器人”这一行业名词作为公司股票名称。
 
  2015年5月26日,新松的市值约为600多亿人民币。一周后的2015年6月2日,新松市值创下历史高点——820亿元人民币。
 
  2014年,新松的营业收入约为15亿元,约等于伯朗特的18倍。全球机器人巨头、日本发那科fanuc)公司2014年的营收为43.78亿美元,新松与发那科之间还隔了17倍的距离。
 
  让尹荣造引以为豪的是,最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显示,伯朗特的毛利率都高于新松,2014年更是达到了48.1%,比新松高出12个百分点。尹荣造没有说出的另一组数据是:新松最近三年的销售净利率都在20%左右,而伯朗特2014年最高也只有7%。
 
  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别人说我踩着两个风火轮,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新三板,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我还不好好用这两个风火轮,岂不是精神病?”
 
  这个话的背景是,机器人正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风口。随着中国年轻一代劳动者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干“脏累苦”的工作、人力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机器换人”的变革。
 
  相比2008年时候客户签了合同、交了定金,才带着设计师去现场踩点拍照,现在企业只要有订单做,接订单时就要考虑自己产能够不够,机械手、机器人已经被考虑在成本里了。
 
  伯朗特办公楼和厂房中间的空地上,就堆放着已经打包装箱、等待运走的机械手和机器人。而尹荣造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黄底红字的牌,上面写着:2026年要实现百亿伯朗特、2033实现千亿伯朗特、2058年实现万亿勃朗特,“别人听我说这话觉得这个屌丝是个精神病,就像当年人家说马云是精神病一样。但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
 
  “你说客户有没有机器换人的冲动?”尹荣造记得,2004年,一台变频1200机械手要卖7万-8万元,现在更高配的同款产品,售价也只有3万-4万元,机器成本降了一半,而人工成本却从当年800元涨到4000元,提高了4倍。
 
  面对一批企业的迁移和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政府似乎更急于帮助当地企业完成“机器换人”的转型升级。以东莞为例,2014年8月,东莞市发布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从2014年起,市政府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
 
  东莞的这一补贴,要求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100万元以上。在尹荣造看来,一些被捧上天的样板工程实际利用率不足,或者主要补贴了外资品牌。
 
  据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5.6万销量中,中国本土供应商的销量仅为1.6万台,占比不到30%。2015年5月初,被多家媒体报道的长盈精密东莞松山湖“无人工厂”,采用的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发那科公司。尹荣造曾在东莞市政府召集的机器人企业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能否在机器人企业实行增值税征17退14,以市场化的方式对机器人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予以补贴。他觉得最公平的方式就是,“大家有本事就把它卖出去、产业化,这才是公平竞争。”
 
  这个提议最后以国税和财政收支两条线、地方无法协调,而被婉拒。
 
  “我们没有奶吃,只能靠市场挤奶,在市场奔跑,向市场要钱。”尹荣造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让企业制造出企业能消费得起的产品,“机器换人”自然而然就会换过去了。制造企业被市场倒逼,即使没有补贴也一样会机器换人,补贴有助于市场推动,但只是暂时的,最终真正推动还是要市场化。
 
  尹荣造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机械手可以省下1.5个人工,一个月人工3000元,半年就是2.7万元,基本上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补贴政策出台三个月后,2014年11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东莞市政府计划总投资约27亿元,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
 
  在2015年4月中旬举行的“2015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新松总裁、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会长曲道奎介绍,中国目前有约40个机器人产业园区,约60家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50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15年预计会增加到800家。
 
  不仅东莞,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柳州、洛阳、广州、长沙、哈尓滨、天津等地方陆续都出台了机器人相关政策,包括中兴通讯、长盈精密等上市公司都试图跨界涉足机器人行业。
 
  “太火爆的行业,是比较令人担忧的。”东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蒋仕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机器人行业发展太快,但是基础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反而可能得不到足够关注。很多大公司采取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军机器人产业。
 
  一位从事机器人相关研究二十年的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很多上市企业收购机器人相关企业,其实它并没有真正准备好做机器人,只是为了拉高股票,“我们很害怕,这会把机器人行业做死了”。
 
  这位专家表示,两年后,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要死一大片,现在都是靠国家政策在圈钱,这位专家认为,“大家都是在做系统集成,而没有核心技术。”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