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第三次工业革命驱散中国制造“雾霾遮天”

   日期:2014-02-20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mwj     评论:0    
  那机器人是中国制造业提档升级的福音吗?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国真有那么美好吗?
 
  面临问题之一,就业减少。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廉价劳动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升高, 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必然导致就业减少。显然,不可能再靠大量投资来吸纳劳动力,像西方国家那样发展服务业又不太可能,中国绝大部分工薪阶层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服务业队伍。因此,有选择地扩大内需,或许是惟一的选择。
 
  面临问题之二,制造外流。同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成本价格相差不大,那中国制造的优势又体现在哪里呢?在发达国家建厂的优势是市场反应快、物流配送短,在欠发达国家建厂的优势是生产要素价格低,极有可能导致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迁移。虽然产业在全球范围的梯次转移不可避免,但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后期,如果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稍晚一些,给的时间再宽裕一些,中国工业是能够实现自然和逐步升级的。但历史没有如果,科技进步不存在假设,中国必须人为地、有计划地加速这一进程,否则“拉美化”决非危言耸听。
 
  面临问题之三,中国机器人能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展?如果可以,中国制造可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总体技术上仅相当于国外90年代中期水平,关键元器件仍受制于人,90%依赖进口。近年来abb、FANAC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建厂,工业机器人价格逐年下降,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规模化发展。如果再走“组装加工”的老路,只怕又是依附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重商主义国富战略流行长达300多年,其认为进口低端产品并出口高端产品是好的贸易,而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是坏的贸易。目前,中国陷入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和出口实物产品换取美元纸片的坏的贸易的边缘,这并不是一条通向国富民强的大道。虽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保护幼稚工业和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理论好像已不合时宜,但德国和美国正是据此迈入世界工厂的。不管如何困难重重,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战略永远必须服务于本国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不是唯亚当·斯密是从,惟《国富论》独尊。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