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机器人  irobot  工业机器人  佳士科技  机器人产业联盟  机器人展览  发那科  机械手  ABB  码垛机器人 

荔枝采摘机器人的背后:科技重塑荔枝产业的经济逻辑

   日期:2025-06-20     评论:0    
标签:

荔枝园内,一台履带式机器人缓缓来到了一棵荔枝树下,伸出前端的机械爪,准确地“抓住”荔枝枝条,将成熟的荔枝果“摘下”。谁能想到,在无数古诗词中出现的“岭南佳果”如今正奏响着现代技术的新乐章。


6月19日,岭南果园荔枝智慧化管理技术推介会在从化荔博园举行。AI大模型、智慧果园精准管控技术、多农机协同作业体系等成果在这里亮相,有了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科技活力,更是开创了“AI+农业”的可复制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数字动能。



采摘机器人:至少节约一半人力成本

由华南农业大学熊俊涛教授团队研发的六自由度机械臂搭配仿生柔性夹爪的采摘机器人,成为了当天的“明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完全依靠机器人自身的智能水平,就完成了一连串的原本由人力完成的荔枝采摘操作。只见,一颗一颗红色的果实被机器人的“爪子”抓取到了胸前的果篮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运作,其中的技术含量却不低。


熊俊涛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采摘机器人的研发要攻克识别、控制、运输三大课题。通过视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看到”荔枝果实的位置;通过精准的控制技术,机器人的机械臂要实现精准的作业路径规划,从而不差分毫地将荔枝果剪下;同时,还要实现与运输小车的协同作业能力,在自带的果篮装满后,将果实准确地放入运输小车中,清空果篮,继续作业。

据了解,采摘机器人每分钟可采摘60颗荔枝,且做到了损伤率低于3%。


“相比起采摘效率,人力成本也将大大降低。”熊俊涛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据他介绍,采用换点技术的采摘机器人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相比起人力采摘来说,其每天的费用为两三百元左右,成本降低了约一半。


“经过保鲜处理后的荔枝,可以马上打包快递送到顾客的家中,让顾客品尝到新鲜优质的荔枝。”郭嘉明说。


智慧农业全链条革新

从“看天吃饭”到“数字管控”的跨越

从“看天吃饭”到“数字管控”,机器人采摘技术的出现,是农业智慧化、全链条革新的体现。


在荔博园千亩荔枝林中,空-地协同立体监测系统为果园智能化感知和智慧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空中,无人值守的无人机化身“飞行医生”,凭借高精度定位与AI农情反演技术,30分钟内即可完成10亩果园健康巡检,实时捕捉树冠长势与病虫害迹象;地面,巡园机器人穿梭于果树之间,其多光谱相机与激光雷达可穿透叶片表面,精准识别冠层以外长势和捕捉病虫害如霜霉病斑点等细微异常。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小玲介绍,空-地监测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至智慧管控系统后台。系统融合农艺专家知识、历史病虫害数据、实时气象信息与AI大模型,对果园长势与病虫害进行AI诊断预警,并推送农事作业建议。


AI大模型“荔知君”更是让荔枝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了不少。在现场演示中,只需上传荔枝树图像并输入问题,“荔知君”即可快速识别图像并提供农事建议。该模型具备智能问答、农技指导、图像识别三大核心功能,通过权威知识库、智能交互系统与动态决策系统三大技术优势,为果农提供“一站式”精准种植解决方案。



科技赋能乡村

从示范样板到产业重构的跃升


据介绍,作为国内晚熟优质荔枝产区、广州荔枝核心产区,今年从化全区荔枝种植面积约29.38万亩(占广州市53%),预计总产量近7万吨。

在从化,科技正全方位重塑荔枝产业的经济逻辑。以荔博园为例,数据显示,智慧种植体系使农药使用量减少20%,人力成本降低40%,而每亩果园的管理效率提升3倍以上。更重要的是,“荔知君”大模型已形成可复制的“AI+农业”解决方案,目前正逐步向广东乃至全国荔枝产区推广,预计可减少果农技术咨询成本50%以上,为小农户提供触手可及的智能农技支持。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构。”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技术总监邱晧烽指出,当空天地一体化监测、AI决策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传统农业正突破人力与经验的局限,向“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迈进。从苏轼笔下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今日的“数字荔枝遍中国”,科技正让千年农耕文明在AI时代焕发新生,为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铺就一条数字坦途。


据悉,该智慧农业项目已入选广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其技术体系将持续向全国荔枝主产区输出,推动“小农户”与“大科技”的深度对接,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方案”。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robot-china.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