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机器人  irobot  佳士科技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联盟  机械手  ABB  发那科  机器人展览  码垛机器人 

“荆楚”勇闯科创无人区

   日期:2025-02-06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0    
标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张歆 文俊


“荆楚”时而眨巴眼睛,时而对人微笑;“神农”和人打闹嬉戏,身形不倒……2月5日的展示现场,两款身形灵巧的人形机器人格外“吸睛”。


它们均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神农”下肢采用旋转电机驱动,“荆楚”下肢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


从0起步,双线并进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启动人形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楚才”人形机器人突破研发工程。


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团队揭榜挂帅,组建了一支涵盖机械、人工智能、光电、传感器等领域的研发队伍,开展灵巧操作型人形机器人攻关。


如何破题?行业内有两大技术路线:下肢采用旋转电机驱动、下肢采用直线滚柱丝杠驱动,前者相对成熟,后者以特斯拉的擎天柱(Optimus)为代表,具有低能耗长续航优势,国内外鲜有团队掌握。


经过反复研讨,团队决定,勇闯科创“无人区”,分两支队伍采用两种技术路线同时攻关。


“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自己掌握。‘神农’对标同行,‘荆楚’用于探索。”攻关任务负责人陶波教授介绍,对团队而言,两种技术路线都是从零开始,“荆楚”立项时国内还没有成功的可以参考的先例。


与时间赛跑

按计划,当年底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从启动研发到独立行走,科研攻关时长仅7个月,机器人的稳定行走、多模态感知能力……每一步都要反复讨论,拆解、拼装。


“真正进入‘荆楚’的研发,才知道从0到1的难度有多大。”陶波回忆,许多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团队需要自主设计,再委托给工厂定制化生产。以行星滚柱丝杠组件为例,国内鲜有能稳定高质量生产人形机器人用组件的企业,面对研发所需的个位数订单,企业生产成本大、积极性不高,交货周期完全得不到保障。


与时间赛跑,团队不得不向多个企业同时定制,谁家的货先到,就先用谁家的调试。此前,团队只能先在计算机中模拟仿真。11月中旬,第一批行星滚柱丝杠模组终于集齐,但拼装起来的人形机器人和算法程序一融合,故障频出。


“一度想放弃,但是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实在心有不甘。”“荆楚”团队研发人员赵兴炜坦言,挑战极大,但吸引力同样巨大。


关键时刻,有组织科研的优势得以体现。团队联合校内外多个教授团队和企业,一起闭关剖析难点,现场“会诊”排查原因。


12月18日,“荆楚”机器人终于成功走起来,实现了“0”到“1”的突破。


“神农”无畏踢踹

采用旋转电机技术路线的“神农”人形机器人,研发也非一帆风顺。


“神农”研发人员朱力军介绍,仅仅人形机器人的四肢加上手部,关节自由度就高达40余个,关节本身和关节之间的连接都依靠自主研发和代码编程来实现,工作量极大。


为了提升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神农”机器人采用了模型预测控制和强化学习相结合的运动控制算法,使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Robustness)和抗干扰能力,即便被推搡踢踹,也能稳住身形。同时,团队自研了高爆发电机模组,使得“神农”的瞬间爆发力达到普通人的两到三倍。


“‘神农’‘荆楚’两款人形机器人特点不同,代表了目前人形机器人主流的技术方向,未来可用于智慧医疗、装配制造等行业。”丁汉院士介绍,人形机器人走起来只是第一步,后续要走得稳、走得丝滑,能干活、干好活,还有很远的路。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robot-china.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