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联盟  ABB  机械手  发那科  码垛机器人  机器人展览 

9个月融5轮,13家投6亿,人形机器人卷疯了

   日期:2023-12-19     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评论:0    
 近日,天眼查App更新显示,国内人形机器人研发商智元机器人完成了A3轮融资,投资方为蓝驰创投、中科创星、鼎晖投资、长飞基金、C资本、高瓴创投、立景创新、三花控股集团、基石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银杏谷资本、道禾长期投资、鼎晖百孚13家,融资金额超6亿元。


就在8月,智元机器人才完成了比亚迪入股的A+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不到半年,智元机器人又获超6亿元融资,9个月融5轮,临近年底,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了把火。

 

微信图片_20231219091845

 

9个月融5轮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成立仅一个月,公司便完成天使轮融资,由高瓴创投与奇绩创坛下注。


4月初,高瓴创投联手鼎晖投资、高榕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A轮融资。当月月底,BV百度风投、经纬创投、司南园科现身,出手A+轮融资。


8月,比亚迪、开盈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沃赋创投、蓝驰创投出手,公司完成A++轮融资。稚晖君最新的这笔融资,则是即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6亿。


9个月,智元机器人已完成5轮融资。


微信图片_20231219091854

 

本轮融资完成后,智元机器人注册资本从5097.3760万元增加到6699.4084万元,增幅为31.42857%。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投前估值为35亿元。据悉,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一轮融资,预计投前估值将达70亿元

 

在其人形机器人发布会上,稚晖君表示,商业落地才是检验一家科技公司价值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公司首款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目前已可以应用在汽车底盘线、底盘装配、外观检测、3C装配、齿轮模组工位、物料搬运、生化实验室以及机器人管家等场景中。

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把火


智元机器人是前华为“天才少年”、哔哩哔哩科技区百万粉丝up主稚晖君出走华为后成立的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发展通用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


同一时间,智元新创成立,其法定代表人为舒远春,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电子产品销售等。


8月份,智元机器人也发布了其人形机器人远征A1,将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拉到了20万以内。


如今,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重要催化。北京市设立100亿机器人产业基金、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多款人形机器人亮相、多项技术迎来更高水平解决方案,但当前人形机器人仍处导入期,商业化落地存在难题。总的来说,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多项技术难点和用户痛点已取得进展,特斯拉Optimus的入局明晰了降本路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随着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布局,国内产业链各环节将有望迎来高速发展。国产产业链在降本和规模生产上全球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本体+零部件”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的进程,完善产业链相关布局


长期来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万亿规模,有望成为继智能驾驶电动车后又一AI落地场景蓝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机遇。


特斯拉入局,加速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迭代。过去100年以来国内外多家企业已推出可实现基础动作和交互的人形机器人,而特斯拉从2021年8月公布人形机器人项目到2022年9月展示原型机,再到2023年5月发布Optimus(具备自然行走、电机扭矩控制、力度控制、环境识别及记忆等功能),12月发布Optimus二代(在稳定性、灵活度、速度等方面全方位提升,重量减轻10kg),展现了极快的产品迭代能力,使得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迭代突破和降本有了更快的可能。


写在最后


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融合带创新、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助发展,推动制造企业数智化建设,根据《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章程》规定和年度工作计划,经研究,定于2023年12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夯实数智化底座,赋能新型工业化”主题“2023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


期间,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定于2023年12月23日下午在“2023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年会”期间举办“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论坛”,大会邀请到了多位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家与行业头部企业代表,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robot-china.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