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将产生深刻影响

   日期:2015-06-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zrp     评论:0    
标签:
  近日,“东莞无人工厂开建”成为网络热点。据新华社报道,东莞一家生产手机零件等产品的企业,将以机械手替代人工参与生产制造,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备受关注的背后有其他深层次的因素。
 
  一、机器换人深层次原因
 
  早在2006年,《福布斯》杂志就预言:当工业机器人(116.540, 4.34, 3.87%)价格降到2万美元左右,而性能趋于成熟稳定时,就会出现制造类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代替工人的浪潮。目前,进口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正在逼近这个节点。
 
  东莞无人工厂开建是在整个东莞“机器换人”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实施的。企业下决心成立智能无人工厂,通过硬件机械手来取代人工,再建立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网络远程操控,将大幅度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广东省政府层面,“机器换人”战略早已确立,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也纷纷出炉,大规模的“机器换人”计划正在广东省推开。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现在正处于“三明治”时代。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使中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从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压制中国制造业;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纷纷凭借劳动力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阵地。而工业机器人从诞生之始,就旨在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在此背景下,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将引领经济转型继续升级。
 
  目前,机器人已渗透家电、汽配、电子信息、食品等诸多行业,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
 
  大企业已经掀起“雇佣”机器人的风潮。2009年,比亚迪(75.83, 1.69, 2.28%)公司耗资数亿元引进了13台abb喷涂机器人,可全自动完成整个车身的油漆喷涂工作,油漆膜厚误差控制在2微米以内,涂料的用量可减少30%左右;去年7月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透露:富士康将增加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2012年达30万台,2014年达100万台;华为、中兴通讯(32.84, 0.62, 1.92%)、广州光宝也在使用工业机器人。
 
  小企业也开始尝鲜并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在佛山南海、顺德,眼下一些小企业也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
 
  建立无人工厂,背后是以机器人替代人工,这种“替代”将对普通工人、用工企业老板和机器人生产商带来深刻影响。
 
  二、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对用工企业老板产生以下影响:
 
  (一)减轻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在东莞,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启了机器换人计划,第一批尝鲜的企业老板早已从中尝到了甜头。
 
  东莞本土老牌企业圣旗路时装公司近年来引入多台成本在20万元至百万元不等的工业机器人。该企业老板称:以往人工生产时,经常会出现各种细节不符合标准等问题,而用机器人进行标准化生产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东莞市一中小型毛织厂依尚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润泉自称很庆幸,“机器换人”让他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了下来,机器化作业后,该厂的年产能也从原来的50-60万件增长至200多万件。
 
  不久前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更说明了开展“机器换人”的紧迫性。广东省制造业一线工人人均工资早在2013年就达到了4.6万元,是10年前的2.9倍,大大高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此次会上还透露,近几年,广东省相当一部分代工企业,甚至一些高端产品的代工企业都大规模转移迁出。
 
  另据测算,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23%。这个比例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为企业盈利提供广阔空间,也提高了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
 
  (二)缓解用工荒
 
  以东莞为例,“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十分普遍,显示出当前劳动力不足而非劳动力过剩的现实情况。
 
  在东莞厚街镇,企业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企业普遍反映今年“招人比往年要难”。
 
  厚街镇委书记万卓培称,目前厚街镇的用工缺口就达到1.4万人;而根据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目前东莞市的用工缺口则高达10万人以上。以此来看,东莞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至今替代的3万余人仍远远无法弥补用工的缺口。
 
  余翀的工厂是主产遥控器,客户多是东芝[微博]、夏普、长虹[微博]、康佳这些知名厂家,对方对产品品质要求非常高。这几年,他最烦心的就是人工成本的上涨,而且新来的“90后”工人让他觉得实在不好管:“过去‘70后’、‘80后’出来打工是为了赚钱,干活儿很努力,调配起来也很顺畅。现在‘90后’大多数抱着我想出来看看、玩玩,不可心就随随便便离职了。人很难管理好,来来回回的离职率高,产品也容易出品质问题。”
 
  对于用工企业老板来说,机器换人能让自己免于面对用工荒,并能使用更高效率、24小时无休的机器“工人”。
 
  (三)政策扶持+奖励补贴
 
  据悉,东莞无人工厂开建是在整个东莞“机器换人”战略大力实施的背景下实施的。而在广东省层面,“机器换人”战略早已确立,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也纷纷出炉。
 
  近日,广东省正式宣布将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人民币用于工业技术改造。
 
  广东省经信委、广东省财政厅今年曾发布通知,将给予使用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一定比例事后奖补。政策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家电、军工民爆、专用装备、石化五金、建材造纸、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制造业应用机器人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去年至今,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制造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东莞市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写入了今年的政府一号文中,每年安排2亿元对企业进行资助;佛山市顺德区去年7月发布了首个“机器代人”计划,并成立了“机器代人”专项资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这些政策利好的释放,将帮助用工企业老板更容易实施“企业换人”,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四)投入较大,成本较高
 
  虽说大小企业都在购入工业机器人,一些小企业已经开始享受到了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但这些机器人可都不是便宜货。
 
  目前,珠三角地区的单台机器人定价在20万元以下,一个机器人系统价格则在200-300万元。
 
  东莞南城一家小型电子企业主说:现在生产还是更多依赖人工,不是不想引进自动化,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一个车间配套下来将近百万,没有实力的企业想都不要想。一次性的巨大投入令许多中小企业老板望而生畏,他们的资金流无法应对这么大的投入。
 
  如果说过去“机器换人”的障碍主要在于行业认知和接受度,那么现在最大的障碍无疑是资金。
 
  (五)电费激增
 
  机器化生产,带来的是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从电费的增长上可见一斑。改造前,叶润泉的毛织厂电费每月为2万元,现在为6万元,这部分生产成本是增加了几万块,但是光人力成本省下的非常可观。
 
  大朗镇转型升级的曲线和电力增长曲线方向是一致的。据广东电网统计,在大朗镇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两次用电量大增,第一次是从2007年开始,大朗镇传统手摇机逐步升级为数控机,第二次是2013年前后,因环保需求,毛织业由燃料锅炉改用电烫炉。
 
  广东电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满足激增的电力需求,近几年当地供电部门通过以大换小、增加线路等方法,解决电力符合重载过载问题。
 
  (六)收益率仍不明朗
 
  很多大型企业作为工业机器人试用的先行者,数年经营投入已稍有成效,但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小型企业来说,引进机器人则是一个更加艰巨的行为,其成本收益情况也同样不明朗。
 
  今年初,佛山南海区的一家中档粤菜餐厅引进了3台机器人服务员,一时成为坊间奇谈,这家餐饮企业或因此成为佛山第一家引进服务性机器人的餐饮企业。该餐厅负责人严先生说,每台机器人的成本约6万元,它们的任务就是把菜品送上台面。
 
  对于有多大效用,严先生说还在观察中,他说,现在它们的效率并不高,一台机器人还不足以替代一名人工,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专人去控制机器人。引进机器人不仅花费不菲,同时也增加了人工成本,目前还不是可以计算回报的时候。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一做法为该餐厅赢得了宣传效益。
 
  (七)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对机器人生产商的影响
 
  目前,机器换人的一个障碍是企业资金问题,因而从事“二次研发”的珠三角机器人供应商,一般将单台机器人定价在20万元以下,一个机器人系统售价则在200-300万元。以平均“一台机器人替代10个工人”的生产效率计算,加上电费维护费,珠三角的定价对于诸多人来说基本对等。
 
  目前,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工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
 
  2015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
 
  二、“机器换人”时代提供的机遇
 
  “机器换人”时代的加速到来,为珠三角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机遇,但是机器人生产商这一群体也面临着新问题。
 
  (一)市场巨大 前景乐观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从机器人使用密度上看,我国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仍然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离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有很大差距。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47台;日本次之,339台;德国位居第三,251台;中国仅21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
 
  现有水平低,表明未来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
 
  工业机器人市场到底有多大,尚未有权威数据能够准确描述。有企业说,国内有150亿美元的市场;有企业说,单单就五金冲压,佛山的市场容量就达1万台。
 
  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成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专家表示,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可达30%,爆发性增长可期。
 
  虽然众说纷纭,但这并不妨碍机器人生产企业对未来前景的乐观。利迅达公司介绍,去年公司产值1000万元,今年将达到6000万元,明年预计有1.5亿元,到2015年估计能达5亿元。龙甲公司的目标产值则是2亿元。
 
  在市场需求大幅增加的同时,业内人士预判,国产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机器人生产商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和最好的发展机遇。
 
  (二)直接面对国际竞争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研制、生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比发达经济体晚20年,但拥有后发优势,进步较快。国内长期对进口机器人设备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企业从出生就与狼共舞。在残酷的市场磨砺中,中国机器人生产企业稳步成长,其中优势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均处于全球第一集团。
 
  对机器人生产商而言,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公司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安川、库卡等国际寡头。在底特律美国通用汽车生产线上,新松的产品与安川、库卡生产的机器人同台竞技。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中,瑞士ABB、德国kuka、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及发那科(fanuc)等海外企业占据超过70%市场份额。
 
  (三)新机器人技工群体即将崛起
 
  应用机器人的企业,将按照机器人对生产流程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新的技术岗位层次分级,这种情况不仅已在部分大企业内部逐步凸显,更预示着一个新机器人技工群体的崛起。
 
  陈静波认为,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或将形成“技术人员+普通作业员”的标配,而且未来企业对懂机器人技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
 
  机器人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就很高,只要事先输好程序就能正常运作。普通作业员的职位初中生或高中生即能胜任,但很可能改为固定工资,不再计件。
 
  而另一类需求较大的员工,则将扮演机器人技师乃至工程师角色。在每一台工业机器人高效运转的背后,都离不开技术人员的中枢把控。机器人作为高端精密制造行业,其后续保养、调试安装所要求的精度比较高,小至一个减速器里面的一个轴承、一个关节臂间隙的调整,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很难掌握其中的技术诀窍。
 
  佛山市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秦磊说:目前高明一家水龙头厂抛光车间有400工人,全部手工作业,预计2014年上齐50套机器人抛光生产系统,需要操作、维修、维护保养机器人的专业人员不低于150人。推而广之,全国规模以上生产水龙头企业超过500家,仅此领域需要机器人专业人员超过7.5万人。
 
  该公司技术部部长陈静波表示,在光昱不锈钢的生产车间内,尽管去年引入的机械手的焊接效率远高于人工,且节省了近3倍的人力,但依然需要一名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机器人的程序调试及初级故障的处理维修,再配备两个普通的作业员负责按开关和装配部件等简单操作。未来企业对懂机器人技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
 
  事实上,机器人技工的层次分野早已在部分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的企业内部形成。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南海一汽大众工厂已对与机器人“打交道”的工人分为两类:普通操作工和机电技工,前者需经过至少2年以上的实操和理论的积累,才有机会晋升到后者的岗位。而后者如能习得一身娴熟的机器人维修本领的话,则可以整个自动化行业里独步江湖,成为中小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四)改善工人一线工作环境
 
  机器人给制造业带来的不仅将引发生产方式、人力资源等变化。在秦磊眼中,机器人不仅意味着传统产业发展的救命稻草,更令他看重的是机器人对工人生产环境的提升,而这也是他和很多机器人研发人员的理想之一。
 
  由于出身陶机行业,秦磊对陶瓷卫浴行业喷釉车间的环境非常熟悉:即便车间是负压房,粉尘还是很大。为了赶进度,有些工厂工人会直接在现场吃饭。
 
  在一些企业,一年中多数时间,喷釉车间都闷热异常,噪音大。一米内的两个人说话要喊,否则听不清。
 
  “机器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工人从恶劣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基本杜绝尘肺病。”提起自己公司的产品,秦磊最看重的不是解决用工荒,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这是他和很多同事的职业理想之一,充满人文色彩。“一开始我们设备进厂,旁边的工人都不理我们。后来他们知道我们能带来的改变,态度就变了。”
 
  由他牵头开发的喷釉机器人正越来越受到陶企欢迎。可以想象,更多一线生产工人将因此改变劳动环境。
 
  在光昱不锈钢,类似的情形也在上演。陈静波说,目前来看工人们对机器人进厂非常欢迎,因为劳动强度和工伤风险大大降低,他们都希望能引入更多这样的新式设备,我们也计划年底再采购一台。
 
  三、“机器换人”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
 
  (一)市场上缺乏珠三角所需的小型机器人
 
  新华网曾报道过一个案例。报道称,珠三角的一家鼠标生产商雷柏买了不到一个月的75台机器人全部坏掉了。这批橘黄色的小机器人总价有200多万元,在2010年,雷柏是珠三角第一个这样大批量上机器人生产线的企业。
 
  究其原因,这批机器人原本是机器人生产商用来销售给汽车制造商的,雷柏买来做鼠标,机器人手臂每天精确运动100多万次,频率远远高过焊汽车,这样长期极限使用,自然容易坏。
 
  这是各大机器人生产商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很长时间以来,国内的进口机器人绝大多数都用在了汽车产业,在珠三角消费电子领域,密集的人工还是最实际的操作方式,市场上缺乏配套的高精度、高频率运作的小型机器人。
 
  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的行为相对单一和僵硬,生产上一些局部的细微的变更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二次开发,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的人力成本和停工成本。
 
  机器人生产商如何因地制宜,针对珠三角市场需求,生产大批量更灵活的小型机器人,是摆在广东众多机器人生产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将对普通工人的影响
 
  东莞无人工厂开建只是珠三角大规模机器换人的其中一个例子。政府扶持、企业愿意,广东机器换人已成燎原之势,机器人时代的到来已经势不可挡。
 
  真正值得人们关心的是,在机器人加入后,那些制造业岗位和从业者的命运。种种迹象表明,一部分依靠一定难度的技能支撑的传统岗位即将消失;在机器人生产线上,将出现更多技能和薪酬两极分化的岗位。
 
  (三)机器换人是否造成大量工人失业
 
  当机器换人大规模出现,当机器把劳动生产率提高数十倍时,最直接的担忧来自是否造成大量农民工失业。
 
  东莞市经信局负责人坦言,机器换人并非涉及全部企业、所有工序,有不少环节是机器做不了的,仍旧需要工人操作。比方说,一个产品的装配,如果要改换装配流程,以工人为主的生产线只需要早上开工之前花10分钟讲解一下即可。但是机器人就需要专业工程师进行编程、调试。停工造成的时间成本是可怕的。
 
  东莞还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就业的“蓄水池”,因为缺少资金,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机器换人还很遥远。
 
  另外,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率并不高,大量工作还是由人工完成。目前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47台;日本次之,339台;国际平均水平是55台,中国仅21台。
 
  制约机器人普及的主要问题是它不够灵活。而能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调试的工程师,也是稀少的。机器人本身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有的工作,对于目前水平的机器人来说,还过于困难。尤其是牵扯到机器人视觉的问题。
 
  (四)节约出来的人力何去何从?
 
  作为专门从事汽车排气管焊接的企业,佛山市光昱不锈钢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陈静波表示,去年9月该公司引进一台焊接机器人,目前已完全融入生产正轨,效果令人惊喜。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工人越来越不好招了。目前一台机器人能同时焊接不止一种产品,相当于原来的2—4个人的工作量,效率是原来的2.5倍。投入机器人以后,漏焊现象大大减少。
 
  原来的岗位由机器人替代,那么被释放出来的人力何去何从?一台机器人的投入动辄十多万元,出于投资回报的考虑,企业会否通过降工资、甚至淘汰部分工人以压缩开支?
 
  不少企业表示,目前机器人能投入的生产领域非常有限,公司大部分产品仍需人工操作,因此,节省出来的部分人力会根据实际需求调配到其他岗位。但也有企业管理层指出:如果产能稳定在某一水平的话,长远来说,岗位上的人员流动是必然的。
 
  尽管机械人的焊接效率远高于人工,且大大节省了人力,但依然需要一名专职的技术人员负责机器人的程序调试及初级故障的处理维修,再配备两个普通的作业员负责按开关和装配部件等简单操作。
 
  陈静波认为,工人不会因为新设备的到来而被淘汰,而会因为不适应或不学习而被淘汰。在机器自动化时代,工人只要能保持学习的欲望,适应新岗位、新设备,就无需担忧被淘汰。
 
  四、结语:
 
       “机器换人”作为广东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用工成本上涨的关键一招,为广东制造业带来了新的驱动力。“机器换人”将对用工企业、机器人生产商、普通工人这三个环节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最受影响将是普通工人。如何消除对这三个环节暂时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机器换人正面效应,是摆在以珠三角为主的广东制造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成凤凰涅槃的一号课题。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