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工业机器人元年 群雄竞逐智慧工厂商机
飞思卡尔(Freescale)微控制器(MCU)事业部亚太区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经理李星宇表示,许多学者预测中国大陆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将于2015年迎接"刘易斯转折点"(Lewis Turning Point),亦即随着劳动人口的下降和老年人口的上升,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条件即将消失,届时中国大陆世界工厂的优势将不复以往;不过,这却也为全球的工业型机器人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温床。
李星宇进一步指出,许多企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对于工业智慧自动化更有强烈的需求,而目前由机器人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工作的产业趋势业已形成;由于中国大陆有着全球最大的劳动市场以及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因此由机器人替代人力的空间巨大。
事实上,许多业者将2014年视为中国大陆的工业型机器人元年。
李星宇引述IFR的资料指出,2014年,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型机器人市场,年均销售成长率达到25%,且安装量也是全球第一;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装配、仓储物流以及建材生产等行业,对于工业型机器人的需求将更为畅旺。
此外,在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大陆政府亦不断端出新的政策以支持工业型机器人的发展;如2013年4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北京于焉成立;2013年12月30日,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系针对中国工业型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由目前的约21达到100以上等,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将在未来6年内,推动工业型机器人的数量成长约四倍。
看好未来工业型机器人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前景,不少机器人制造商皆已卯足全力逐鹿此波商机。包括德国库卡(kuka)、瑞士abb、日本发那科(fanuc)、安川电机(Yaskawa)等机器人制造商巨头,近年来都陆续在中国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并迅速瓜分中国大陆工业型机器人市场五成以上的市占率。
此外,李星宇表示,为了深耕中国大陆市场,飞思卡尔特别于中国成立多组项目团队,以服务工业智慧自动化相关业者,并提出合适的营销策略与解决方案;近期更于中国大陆十个二线城市,包括宁波、厦门、大连等,成立新的分支据点,便于就近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