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上午,56岁的老赵躺在西南医院外科楼11号手术室的床上,准备接受一场手术治疗。不久前,腹部持续出现疼痛的他被确诊患有胃癌。
相比其他手术室的忙碌景象,11号手术室稍显“冷清”,偌大的手术室里,只有一名助理医生和护士站在手术台两边,主刀医生在坐在手术台不远处的机器边,埋头观看显示屏,双手握住摇杆不停舞动,还有一名护士在旁登记术前麻醉信息。另一个不同的是,手术台边,一台接近两米、名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傢伙”不时地挥动着 “手臂”。
11号手术室的“冷清”,与“达芬奇”密不可分。 对于“达芬奇”和主刀医生余佩武而言,正在进行的这场手术再普通不过了,可却也意义非凡。因为这是“达芬奇”来到余佩武担任主任的西南医院普外科后进行的第555例胃肠癌根治手术。
在余主任看来,和以往的外科医生操刀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着实不少。
余主任称,自从达芬奇机器人于2010年引进普外科后,该科室进行的胃肠癌手术所需的医生及护士人数明显下降,从以往的3-4名医生3名护士,变为目前的两名医生,两名护士。此外,主刀医生不再需要站在手术台上,而是坐在操作台前,看着3D立体显示屏,操控主控制器。
由于“达芬奇”的机械臂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像老赵这样的胃癌手术,只需在其腹壁打上四个孔,将机械臂伸进去,便可进行手术。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则需在病患腹壁上划开一道近20公分的创口,不仅会导致患者出血多、承受巨大痛苦,而且术后恢复缓慢,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