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金融时报:不能让机器人把人类分而治之

   日期:2014-02-1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cc     评论:0    
标签:

阿拉丁(Aladdin)擦一下他的油灯,就会有一个智能的精灵跳出来满足他的所有愿望。他的精灵属于童话世界。可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也梦想着拥有强大而 智能的人造仆人。现在,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由硅、金属和塑料打造成的现实。但它是一个梦想还是一个梦魇?事实会证明更聪明的机器是有益的吗?抑或它们将成为 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一样的怪物?

这是一本新书——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合著的《第二个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提出的问题。该书预言,我们将经历“人类历史上两个最神奇的事件:创造真正的机器智能,以及全体人类通过一个共同的数字网络互联互通、从根本 上改变地球经济的格局。创新者、创业家、科学家、能工巧匠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怪才,将利用这个聚宝盆来打造让我们惊叹、喜悦并服务于我们的技术。”

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 慧。两位作者认为,这场革命背后的驱动力是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或者说计算成本的指数级下降)。著名的例子是以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 摩尔(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芯片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至少增加一倍。其他领域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

两位作者认为,经过半个世纪的进步,机器智能正在出现飞跃。随着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计算机正在管理仅仅数年前还被认为其无力管理的任务。他们预言,不 久之后,机器智能将无所不在。他们给出了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作为启示:此人请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得到一粒米,在第二个方格得到两粒米,在第三个方格得 到四粒米,依此类推。前半块棋盘的米粒的数量尚属可控,后半块的数量就大到离谱了。我们从机器智能得到的回报将与此类似。

然而,借用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Robert Solow) 1987年一句有关计算机的出名妙语,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无所不在,可唯独在生产率统计数据中看不到。在美国,每小时产出的发展趋势相当平庸。的确,在20 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现令人鼓舞的飙升后,生产率增长已再度趋缓。其他大型高收入经济体近些年的表现更差。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技术的影响被吹得过头了。并不奇怪的是,两位作者不同意这种解释。事实上,他们主张,技术带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远远未被耗尽:“数字化使得几乎任何情形都有海量数据可以利用,而且此类信息可以被无限复制和重复使用”。

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统计得出的产出增幅如此之小?两位作者给出的解释是:大量廉价或免费的服务(如Skype或维基百科(Wikipedia));大规 模的用户自产娱乐(如Facebook);以及统计中未能充分计入所有的新产品或服务。2007年6月之前,即使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也享用不到 iPhone手机,它的价格是无穷大的。从无穷大滑落到某个特定价格,这种下降并没有反映在价格指数中。同样,数字产品和服务中的“消费者剩余”——对消 费者而言的价值和价格之差——往往是巨大的。最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衡量方法还低估了无形资产领域的投资。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