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新松展区的各种机器人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洽谈者。此番景象让新松人非常感慨。
新松刚上机器人项目时,不仅外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制造出好的机器人,就连中国人也不相信。一些客户一听说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甚至连听介绍的兴趣都没有。
成立于2000年的新松,大股东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较早从事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这个研发上具有先天优势的企业目前占据了国内三分之一的机器人市场。
新松坐落在沈阳市浑南新区,二期工程占地100多亩,而这么大一片地,只花了4000万元。“沈阳地价、房价最高的就是浑南新区,这价格简直跟白给的一样!”记者感慨。
该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接过话头:“人家杭州那才叫白给呢!”精明的浙江人看好机器人产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前景,在风景优美的钱塘江畔为新松无偿提供430亩土地,同时拿出2亿元资金,让新松建起了高端装备园,今年底就可投入使用。截至上半年,这个装备园已拿到上亿元的机器人订单。
上海也向这家公司抛来了“绣球”,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他们将总部迁到上海。
机器人产业当前所受重视可见一斑。据悉,成都、杭州、常州等全国近30个城市相继提出打造机器人先进产业基地的构想,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达30个之多。
在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装备被确定为发展重点之一。机器人产业有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迎来黄金发展期。
哈恩晶告诉记者,2012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参会企业共30多家,而今年参展企业达到四五十家。广州、青岛等城市因为政府空前的支持力度而发展迅猛,正奋起直追具有先发优势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
然而,放眼世界,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仍是外国品牌占主导地位,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从应用来看,日本每1万名工人就拥有1700多台机器人,而在中国,每1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还不足90台。
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尚难以匹配。而对各地发展这一新兴产业的热忱,业内人士在欢喜之余也有一丝隐忧——别一哄而上,重蹈某些新能源产业的覆辙。
发展机器人产业在我国一度颇受争议,最直接的理由就是中国人多,不适合发展机器人产业。道理很简单,如果很多领域都用上了机器人,那得有多少人失业?
然而,目前持这种意见的人似乎不那么多了,因为中国正在逐渐失去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为了提高竞争优势,降低人工成本成了许多企业的必然选择,他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既“听话”、干起活儿来又一丝不苟的机器人身上。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产业在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政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郑重提出“再工业化”,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等组成的高端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
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也深刻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将“新工业革命”作为战略方向,强调技术创新、结构改革,大力推进机器人、数字技术等新的生产方式和新兴产业,积极准备争夺国际产业竞争主导权。
“我们已经处在新工业革命的前夜,将进入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新的模式里面,支撑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机器人。”在机器人研发制造领域浸淫多年的新松总裁曲道奎强烈地意识到,由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制造带来的新工业革命正快步走来,它将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中国制造业格局也将重新定位。
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松的发展梦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梦无法避免地会联系在一起。曲道奎认为,“辽宁应加紧发展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带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这一场席卷而来的“机器人竞赛”中,想努力抓住机遇的肯定不单是辽宁。如何让这个产业蓬勃而健康地发展,则是有关各方必须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