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计划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
该项目的负责人王树国教授对“微创医疗机器人”项目的任务目标、课题的组织结构与任务分解进行了详细介绍。不仅如此,有关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项研究,成功突破了工业机器人高速重载作业的关键技术,该项成果实现了工业生产线物料的高速搬运。
据悉,该成果是“四自由度工业搬运机器人”项目取得的重要进展。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孔令成介绍,“四自由度工业搬运机器人”主要通过人工示教产生机器人的作业路径,实现固定路径的物料搬运,同时按照规定的垛形进行码垛,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其一,采用简单的四连杆机构代替目前通用型的多关节机器人,避免了关节过多所造成的系统复杂、控制困难等问题。其二,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自适应混合控制算法,进行自适应参数训练,实现四自由度工业搬运机器人高速精确的搬运作业,能够完成上下、左右、前后、旋转等四维度运动。
目前,“四自由度工业搬运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试运行的数据显示,该机器人每小时可以搬运1200件物品,每次搬运上百公斤,完全实现了高速重载作业。
工业机器人迎来产业爆发期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具备政策红利、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等机遇。首先,产业转型升级将推动高端装备的发展。我国是传统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将从依靠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向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工业机器人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与提升必不可少的高端装备,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对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需求必将迎来一个爆发期。其次,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将释放市场容量。再次,商业模式创新也会加速产业化的进程。
然而,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产业化进程发展十分缓慢。在国外企业占据垄断地位的格局下,机器人传统发展模式的空间较小。在国外企业的先发优势下,我国企业走传统的模仿跟踪发展路线,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参与竞争十分困难。毕竟,国外高端工业机器人本身拥有了一个规模化产量化优势,在保持产品成熟化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降价,这对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挑战非常大。而国内产业化投资力度不够,研究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新时达:电梯控制与变频领先企业,新产品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电梯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近年来业绩高速增长。公司是国内电梯控制和变频领域领先企业,电梯控制产品市场占有率长年保持第一。2008 年以来,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5.58%和23.00%,且毛利率呈现小幅上升趋势。
公司综合竞争实力较强,成功跻身国际电梯龙头企业供应商行列。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公司产品的品牌、质量都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依托坚实的研发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产品已经获得国际前四大电梯整机厂商的青睐,成功跻身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德国蒂森克虏伯、芬兰通力的供应商行列。同时,国内的康力电梯也与公司成为较为密切的合作伙伴。
新产品机器人即将推向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公司经过多年积累,新产品六轴机器人即将面世。六轴机器人技术壁垒较高,主要应用在汽车、汽车零配件、电子、橡胶塑料等行业,预计未来国内市场需求为每年10亿-15亿元,属蓝海竞争。目前,国内市场主要被日系、欧美企业占据,内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2012年底房屋施工面积对应电梯需求达194万台,未来电梯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底,我国房屋施工面积为57亿平方米,对应电梯需求达194万台,而2012年国内电梯需求量仅52万台,因此未来我国电梯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另外,高层建筑比例逐步增加、业主对舒适性关注度提升、电梯维修和改造需求增加等因素将保证电梯行业市场形势好于房地产形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66元、0.83元和1.03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倍,19倍和16倍,给予公司2013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20.75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