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闻报道说,一位日裔加拿大发明家,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找女友,于是花了两年时间,倾家荡产造出了一个叫“爱子”的机器人女友,“爱子”不仅能做家务,会说多国语言,还能陪发明家约会,如果软件升级,发明家和机器人甚至能享受性生活。
这一发明的确惊世骇俗,因为,那意味着,除了外表惊人相似,机器人还必须与人类一样拥有情感和完美的感官。那么,机器人的感官和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呢?她温柔吗?她听话吗?她能像真人一样过性生活吗?她会对你施暴吗?你敢跟她结婚吗?
记者了解到,在2000年,美国科学家就发明出了一种依靠食肉产生能量的机器人,这个能够“咀嚼”的机器人叫做gastrobot,它是一个有12个轮子的机器人,外形酷似列车,它能够利用细菌分解食物,并将之转化为电能。这个机器人的装置能够释放出酶,用以分解碳水化合物,并由此产生能量。这个机器人的最佳食物就是肉类,而蔬菜的营养成分则太低了。
虽然这种机器人已经懂得享受“肉味”,但是它们毕竟只是机器,而不是人。即使如“爱子”这样的机器人,也只是把它们的样子造得“像”人而已,它们依然没有逻辑判断能力和情感。那么“爱子”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报道说就连它们的皮肤也是有感应的。
这种机器人内部构造跟一般机器没什么区别,而外部的皮肤则是一种改进过的有机硅胶,这种硅胶在目前医疗上也用到,比如有些人的假耳朵就是用这种材料,触感已经跟皮肤非常相似了。但这种皮肤的感应不是人体神经系统,而是在这种皮肤里装了传感器,能感受到触觉、力觉等,所以人摸上去它们会有反应。而它们能说多少种语言,能算算术,都是人类在它们的芯片里输入了这些知识。它们本身是没有情感和思维的。
也就是说,即使有一天,发明家和他的“爱子”能够享受夫妻生活,“爱子”在本质上和作为自慰工具的“充气娃娃”没有区别。
人类最终将进化成为机器人?
尽管在短期内,机器人要超越人类还不太可能,但对机器人的疑虑也并非杞人忧天。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确越来越能干了。
科学家预言,或许新一代的机器人将是一种生物、电子、机械的综合体,具备繁殖、自我修复和创造能力,能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具有坚强的结构和强大的动力。未来机器人不再是毫无感情的麻木不仁的机器,它们同样具有和人类一样的思想和意识,也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和多种的性格,它们也会惧怕死亡,生存也同样是它们的第一需要。
美国一名未来学家和发明家作出了更大胆的预言——到2029年,机器人将具备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甚至具备我们的情感……我们将把微型智能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植入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生物神经细胞直接交互作用,让我们更加聪明,记忆力更好,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进入虚拟现实环境。来源中国机器人网www.robot-china.com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章梅芳老师告诉记者,未来机器人虽然已经能够说话和走路,机器人仍然只是一种机器。但是,当它们拥有了性别和情感之后,它们将成为一种100%的人造新物种,到那个时候人类千百年来制定的伦理观将全面被颠覆。
具有智慧和情感的机器人大概不会甘于服从人类驱使吧。正如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预言的那样,要让机器人适用于现实社会,就必须让它们有自己的选择,然而一旦它们有了选择权,就有可能违抗人类的指令,机器人的反抗也许会带给人类巨大的威胁。同时,由于机器人的力量非常强大,设计上的一个小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大麻烦。通过极其复杂的工程制造出的机器人或许会由于一个不经意的计算错误迷失“本性”,酿成大祸。
不过,不少科学家也认为,如果不是由于灾难等因素使人类灭亡,人类的终极进化应该是机器人,机器人必将取代人类主宰整个世界。机器人并不是通过与人类的战争取得世界的主宰权,而是人类本身进化成了机器人。
皆大欢喜生个“机器娃”?
如果科幻小说中的有思维、有欲望、有满足感、与人类一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还拥有“性别”的机器人和你恋爱,你敢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吗?
也许你会说科幻离现实太远,无论是时光隧道还是外星人只是人类的想象而已,现在大谈特谈这样一个机器“物种”是不是有点为时尚早?其实不然。韩国的一名科学家从2000年起就开始沿着创造这样一个新“物种”的方向努力,其中一个叫金正勋的韩国科学家已经发明了一种“人造染色体”。宋教授告诉记者,人造染色体也是一种染色体,只是对其重新组合。据称这些人造染色体可以让机器人“好色”,并最终能够“生育”,实现自我繁殖。这些染色体将被安装到一个机器人身上,而这个机器人将能够拥有感知、逻辑推理和欲望等人类才拥有的能力。
韩国影片《我的女友是机器人》成为关注的焦点,颠覆了爱情的定义,也由此引发出对机器人伦理问题的关注,影片中的女机器人感到了爱情心跳,其渴望成为真正的人,具备人类所拥有的一切情感能力。
如果机器人真的和人产生感情,甚至结婚生子,那么人类的概念模糊了,生下的是人,是机器人,还是半人半机器?到那个时候,人类和机器人能不能平等,日常生活中机器人高效率的能力,会让人类的心理失衡吗?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章梅芳老师告诉记者,人类和机器人界限的打破,很多女性主义者都为此感到振奋,他们认为改变了人类性别生理的划分、性别歧视,但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某种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等级关系。
章梅芳说,现在人类都害怕未来机器人的威胁,那是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旦智能机器人超过了我们智慧的话,我们和机器人的位置就完全颠倒了。颠倒以后,如果人能实现和机器人和谐共处,从而化解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机器人失控状况的担忧,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