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德国升级“引智”
当“工业4.0”、“机器代人”、“智能工厂”的热潮来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再次成为佛山经济的焦点和核心命题。作为制造业大市,智能升级改造计划目前已在家电、机械装备、家具、汽配等规模以上企业大部分启动,佛山智能改造重点项目近100项,投入近540亿元。而当佛山全力从“制造”向“智造”迈进时候,对标“德国制造”高标准升级自我,引进制造业的先进模式,已成共识。在去年召开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亮点之一的“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高峰对话更是引发强烈反响。德国制造业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以质量著称;而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拥有发展最快的市场和最大的制造业规模。佛山作为中国制造的前沿阵地、中德合作的示范地区,“质”与“量”的握手产生的化学反应令人关注。
借助互联网+佛山博览会这一契机,佛山与来自德国工业4.0代表团等8家机构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并联手其他10座城市正式启动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联盟成立后,合作将重点在经贸拓展、产业合作、资本投资、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5大领域展开,联盟城市间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将合力探索“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机对接。如今,中德合作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中德对话论坛”2016年会议将在今年6月举办,预计届时两国各有10个城市一起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工业4.0时代即将来袭之时,随着中德工业服务区平台的逐步搭建,德国制造其与佛山装备业之间,也将上演新的产业传奇。
【改革佛山】
从基层治理到行政服务再造
佛山,历来敢为天下先。“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党员干部,也会被视作“为官不为”而受到处理。佛山在全省率先对7种“为官不为”亮剑,并配套相关处理制度,正是因应了其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时期的态势,构成了制度保障。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传统和制度力量,佛山的改革向来带有一种深刻的自觉意识。
800万在佛山常住人口,被视作这里的“城市顾客”,城市从升级到升值都是在满足这个庞大群体的需要。这也正是审视佛山建设人民满意政府11个子计划的角度所在。佛山在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中,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老百姓、企业和社会最困惑、最急切的问题,从民生政府、高效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等六个方面,佛山正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可谓是“百姓点题,政府答题”。
处在佛山中心城区位置上的禅城,基层及社区服务压力巨大。而与以往简政放权不同,禅城的“一门式”改革以“客户端的体验”为出发点,由问题倒推整个改革的设计与方向。在这个平台上,政府各项职能被梳理成标准化的信息流程。通过信息对接跳转、大数据沉淀等技术,市民在一个服务窗口就能办成事,而不必再去辛苦寻找政府“条块结合”的点。其中,70%的群众能够现场办理审批业务,另外有35%的事项种类都可以在现场办理。“一门式”改革的事项梳理工作是无止境的,这样才能在政府内部产生更多化学反应。这也印证了刘悦伦的那句话,“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
制度变革推动内生式增长
在去年的诸多城市榜单中,佛山入围“中国重点城市内生增长能力”四强之一,令包括国资委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的罗天昊也感到“震惊”。佛山之所以让外界感到惊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佛山既不是特区,也不是省会城市,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级市,没有任何特殊的优势,却交出了一份让人惊艳的成绩单。用刘悦伦的话来说,“佛山是一座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城市”。
实际上,佛山实现“内生式增长”,就是一段政府转变角色、促进市场形成的历程。尽管佛山的改革因为没有任何特殊的优势条件而被认为是“逼出来的”,但其实佛山拥有80%财力的区政府以及各镇街,从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中释放出了强大的活力,地方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和自主性都非常高。这与内生式发展的理论设想都非常接近。按照专家的观点,一个地区开发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地方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让本地主体成为地区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来保持和维护本地的生态环境及文化传统。
而更进一步看,如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所指出的,改革的最大红利在于政府,佛山政府从大局出发,在完善治理拉动经济方面走到了全国前列。“政府不越位、不缺位,规范自身以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全方位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来拉动经济。这是佛山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应该进行的改革。”
【合作佛山】
广佛同城“3.0时代”提速
肇始于2008年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佛同城化在那一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两年后,广佛地铁首通段开通,双城的人们忽然一下看到了紧密相关的同城生活已经近在眼前。五年来,这条国内首条城际地铁搭载的乘客累计突破了2.7亿人次,穿梭客流为两地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活力。这五年中,变化悄然发生,佛山已拥有了自己的“强中心”基础,新一轮广佛同城的脚步加快了。去年1月,刘悦伦明确提出,佛山将围绕广佛同城化和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环境保护、民生事业等一体化进程。
之后,南海率先提出要把握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广东自贸区设立的机遇,将三山打造成粤港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继而又与广州荔湾区率先签订共建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框架协议。顺德则更希望推动北部三镇一体化,来对接粤港澳和珠三角经济圈,为城市发展争取到新的发展优势打造平台,并推动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有专家断言,拥有高度建成度、明确产业导向和综合实力的北部三镇一体化抱团,成为广佛同城2.0升级版,超越了南海此前依靠规划和交通在“广佛同城”1.0版本上的成功实践。到了去年10月,顺德区与广州番禺区、三水区与广州花都区也紧随其后,捉对展开区域规划融合、基础设施互通、发展平台共建、产业协作和环境共治等方面的深度具体合作。而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广佛两地将有可能实现深度融合。
粤桂黔合作创城市群新格局
2014年底,随着贵广、南广高铁开通运营,联手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成为粤桂黔三地沿线诸多城市的共识。随着“朝饮佛山早茶,午叹南宁靓粉”已成一道现实生活的剪影,一条高铁为粤桂黔三地各自的发展打开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个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超三分之一的比重,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仅在首次投资洽谈会上,沿线13座城市围绕产业、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六领域71项目的1021亿元投资,就足够震撼。佛山作为珠三角西岸龙头城市,很快便提出了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核心区域,以佛山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构想。该构想被纳入2015年省重点项目和省“十三五”规划中,来为全国高铁经济带建设率先探路。
这座占地8.58平方公里的广东园核心区,将依托“一站式”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的佛山西站铁路枢纽区铁路轨网廊道,连接天子帽生态区和大浩湖生态区等生态资源,而包括狮山中心城区、佛山新站和大学城在内的中部南海也将随之注入发展的新活力。刘悦伦则强调,广东园应成为三省深化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平台。高铁沿线城市将会成为佛山民营经济“走出去”的首选地,佛山则可输出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并利用金融科技资源为沿线城市提供创新资源和资金支持。
【展望十三五】
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佛山是中央和省关注的一个制造业重镇,“中国制造2025”如果率先从佛山走出去,佛山的实体经济能够率先在中国走出去,对全国下一步“十三五”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有示范作用。去年底,刘悦伦曾就佛山“十三五”发展和定位提出过思考观点:
1、定位争取进入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珠西装备制造业龙头城市。
2、定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典范城市、创新驱动先锋城市、产业金融中心城市、制造业服务化领头城市。
3、定位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节点城市。
4、定位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城市。
5、定位体制机制改革前沿城市。
“站在全国、全省看佛山,我们应该走怎么样的一条发展路径,我认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刘悦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