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盲区
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和升级必需是传统行业占70%,互联网化占30%
很多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能治百病的药丸子,把希望完全寄托到了这里。其实子超想说就如同老百姓的健康一样,如果每天不吃饭,不睡觉,不生活作息规律,就算吃天山雪莲也无法让你进一步健康。因此子超一定要给广大传统企业说清楚,“互联网+”只是帮助或者辅助传统企业的自身业务的工具或者叫催化剂,如果企业自身都做不好,比如产品的质量或者企业的管理和供应链的把控问题,这些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比“互联网+”更重要。
产品的定位和方向大于盲目的“互联网+”转型和升级,方向错了一切白搭
任何创业都一样,选择大于努力,如果一个产品的定位和方向选择错了,即便用“互联网+”给我们插上了一对翅膀,也依然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比如说可穿戴智能手环,中国人的关系生活关系就是饭桌关系,所以做运动的人群目前还属于小众人群,如果你试图希望你的可穿戴智能手环有几亿人带,这个事情本身就不靠谱,但是智能手机会有这样的市场。可见定位和方向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不要盲目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玩法,互联网企业不会告诉你他们的核心其实是另一套的
我们经常讲的免费,参与感这些玩法都是互联网公司的神话圣经,但对于传统公司来说并不一定适合。比如说服装行业,我们讲免费,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再从其他的地方挣到用户的钱,因此我们不可能去免费。再比如说参与感,之前耐克最早为了增加和用户的参与感,推出了DIY自己的球鞋设计的玩法,推出了有几年了,真正自我设计的有吗?有,但是几乎微乎其微。因此传统必需找到自己的玩法,而不是去学习互联网公司的玩法,所以我们必需要学会或者领会到互联网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聚集人的力量,自己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去思考。
“互联网+”是对企业的一套整体的升级解决方案,而非简单意义上的互联网营销
遇到很多传统企业来找子超,都希望建立自己的一套互联网的东西,比如说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号,HTML5页面等等,实际上这些只是表面的一套拥抱“互联网+”。但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我有了网站和公号就拥抱“互联网+”了,这就如同给了你一把AK47的枪,如果你不会开枪或者不去训练,他的最大杀伤力也就是你把他当铁棍子用去打别人。子超总结“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而是必需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执行环节深度互联网化,更不是像很多互联网营销公司说的那样,简单加上一个互联网营销就叫“互联网+”,它是一整套对企业深度融合化的升级解决方案。
传统企业做“互联网+”先选人,再自宫,置之死地而后生,但选人条件必需是跨界的
一个传统企业去拥抱“互联网+”,首先这个企业的老板必需是希望真正的拥抱的,如果只是跟风或者试一试那就算了,毕竟这种心态说明你还没有做好拥抱“互联网+”的准备呢。拥抱是不可逆的,一旦做,就要坚决做到翻天覆地的改变才行,这是老板需要准备的事情。那么老板没问题了,你就要去找一个真正既懂互联网的,又懂传统行业的人来做你的帮手,然后开始深度自宫企业的每一个环节,这就是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后生。
做传统企业难,拥抱“互联网+”更难,最难的是将这两者能够融合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