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昆山工研院智能所研发的护理机器人在昆山玉山福利院开展前期试用,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夜巡,或定时开关电视、窗帘等家电、家居用品,进一步提升智能养老水平。
一款名为Hombot的机器人,娇小玲珑的它身着色彩鲜艳的外衣,会根据记忆路线定时巡视,通过圆鼓鼓的脑袋,做到360度查看周围的情况,提高后台工作人员检查的效率。同时,如遇到火灾、老人摔跤等异常情况,机器人还会及时报警。一旦报警,机器人会将这个紧急求救的信息直接发到服务器平台,养老院工作人员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到老人的生活情况。除了巡视功能,机器人还能自主控制窗帘、电视机等家电、家居用品。今后,还将赋予机器人监测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功能。只要通过一个“健康手表”,就可以实时监控老人的体温、心跳等特征,如有异常,信息便会通过机器人传送到工作人员的服务平台上。
除了护理机器人,昆山工研院智能所还研发了智能手脚训练仪,以及可帮助老人站立和行走的智能座椅等科技产品,协助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安全、贴心的照顾,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工业生产领域,更多企业流水线青睐机械手
在昆山知名笔记本生产厂家纬创资通,一台用于后台检测的机械手,正在熟练地进行各种元器件的性能测试。纬创相关人士证实,随着测试效果的验证,更多的机械手将会运用到其他的生产线上。在应对订单增多而成本加大的实际情况中,昆山企业转型升级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在流水线上引入机械手,就是其中之一。
富士康显然是其中的领军者,其早先提出的百万台机器人计划,曾引起舆论高度关注。而富士康的实施速度也很快,在其昆山吴淞江厂区,一个“无人工厂”已经初具雏形,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只机械手驻扎进流水线。
富士康华东厂区主管说,随着更多生产线的引入,机械手还会相应增加。昆山三一重机小型挖机结构件生产车间繁忙的产线上,焊光闪烁,而工人却并不多。车间一排整齐的5个焊接机械手,能识别50多种铲斗规格,自行调整焊接距离和程序,焊接过程一气呵成,一天至少能焊接60台。在小挖机组装车间,机械手或者像车夫,或者像挑夫,拉着数吨重的挖机下盘,以前需用吊机、多人才能胜任的工作,现在都由机械手完成。
机器人已经成为昆山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在昆山萨驰华辰的车间内,一台半钢智能化一次成型机已经完成了调试,这也成为国内第一台子午轮胎成型的“无人机”。依托智能机械手,这台设备告别了传统机械的人工操作程序,产量翻番,并且质量更加稳定。公司总经理熊金蓉说,依托这台设备,明年市场占有量可以再扩大30%左右。
采用机械手,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的倒逼。纬创生产副厂长钟群敏曾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只机械手可以抵上3个人的工作量,从成本和效率角度,今后可能有更多的企业和生产线会上马机械手。目前,机器人在昆山已经广泛运用于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或用机械手臂生产电脑、手机,或用机器人或自动传输带装卸、分拣货物。在昆山开发区,采用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就多达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