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三问无人工厂:机器与人如何同步转型

   日期:2015-07-13     来源:新华社    作者:OCY     评论:0    
标签:

  每件衣服都有“身份证”
 
  营业员王利麻利地拿出量体工具,为记者进行了一次360度无死角测量,边量边解释各项指标的用处,20分钟内共收集关键数据19项。
 
  在选好服装款式和面料后,记者的数据被录入红领服装的系统内,成全球200多万数据用户中的一分子。
 
  下单的同时,位于青岛的工厂开始制造“我”的衣服。系统自动制版绘图,并传输到生产部门。工作人员于妮负责把客人的订单信息录入到一张电子标签上,这张电子标签被形象地称为衣服的“身份证”,并伴随其从生产到发货出厂的全过程。
 
  工作人员于世煜负责面料裁剪工作,根据面料相关比例计算出最节约的剪裁方法,把面料放到机器裁床上,点击确认按钮,机器裁床就会自动完成裁剪,只需要两三分钟。
 
  随后的每个环节,包括扣子缝制、刺绣等,每位工人的第一项动作就是扫描电子标签进行识别,并根据终端上显示出来的工艺标准等进行操作。产品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统一管理,量体下单、制版绘图等生产过程,全部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效、个性化批量生产。
 
  智能订制开启时尚生活
 
  红领集团2014年以零库存实现150%的业绩增长,10多年积累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数据。工业化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私人需求兼容,每天生产逾2000种款式不同的个性化定制产品。用户只需要一周就能拿到衣服,而传统模式下却需要3至6个月。
 
  “这已经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企业,它摆脱了服装行业价格竞争的低级阶段,迈入以‘高附加值’竞争取胜的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说,在这背后,是大数据工厂的功劳,是互联网和工业的有效融合。
 
  “智能制造”已成热词

  机器人走进更多企业
 
  日前,新华社记者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等制造大省多路探访,了解企业是如何让生产活动“聪明”起来的,并感受着智能制造给工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活力与机遇。
 
  6月中旬,记者来到江苏省昆山市。这座一直被当作中国制造标杆的城市,刚刚启动一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动企业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技术改造。
 
  在维信诺公司的蒸镀车间,记者看到,偌大的厂房只有几名身穿白色工作服、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工人在机器前操作各种按钮。室内安静明亮,一点没有传统流水线上工人那种机械化的重复动作。
 
  “理论上,这些设备只有在亮起红灯时,工人才会过来检查一下。”公司总经理高裕弟指着生产设备顶部、茶杯大小的红绿灯说,“我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了。”
 
  年初,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两化融合十大趋势报告》,预测全国将掀起智能制造模式、推广智能制造应用的热潮。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
 
  之后半年,记者在采访调研时感到,“智能制造”一词已成企业家口中最热的词。近期一项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显示,85%的企业未来一年内有意向引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等智能制造设备,22%的企业未来一年智能制造设备的投入占总预算的20%以上。
 
  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主攻方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机器人赋能产业,智赢未来!2019年第九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机器人也会创造 英国举办机器人艺术作品展
2018年中国智慧机场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智能工厂全面解读!
艾猫早教机器人亮相2017深圳服博展领导智能科技新生活 360智能硬件助力美国机器人竞赛首次登陆中国电视荧幕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