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多元化的市场竞争,各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金融危机以来,依靠传统劳动密集型来维系的“中国制造”已难以为继。在国 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看来,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王国”,成败之举在于把“人口红利”变为“头脑红利”。而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快速 成长中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
拥有120万员工、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科技集团也在最近宣布,来来三年内富士康将把工厂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量增加到100万台,用来取代工 人,降低运营成本。可见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中国工业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的生力军。
机床企业跨入机器人领域,它的优势在哪里?短板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在于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则是保证机床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床制造与机器人制造技术关联度非常大。因此,近年来机床企业介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热情愈发高涨。
不仅是数控系统制造企业,机床整机企业对机器人领域也是非常香睐,比如大连机床在今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数控机床展会上就展示了其为中核集团提供的由一台加 工中心、双主轴数控车床和一个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加工岛。可以说,大连机床生产的这个柔性加工岛引导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充分诠释了工业自动化的深刻含意 和未来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无独有偶,国内机床销售额第一的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也表示,沈阳集团有研制飞阳数控系统的经验,正准备切入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开发工业机器人产品。
技术关联度大、未来可预期的快速增长是促使机床工具制造企业纷纷介入机器人制造领域的两大因素。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 辉分析认为,世界机器人市场的需求即将进入喷发期,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已初露端倪。由于统一的国内和国际标淮还未形成,其核心技术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 间,并且与原有产业和制造系统具有自然的联系,产品的利润空间极大。
机器人制造基础在于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这五项技术。目前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并不少,优势就在于他们能否提供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