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佳士科技  irobot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  ABB  机器人产业联盟  发那科  库卡  码垛机器人  机械手 

中国机器人缘何“走不稳” ?

   日期:2012-11-05     来源:科学报     评论:0    
 
然而,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原魁认为,我国机器人基础工业的根基却“不牢靠”。以电机为例:当前,国内生产的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由于性能较差等原因,大多仅在表演或实验中使用。
 
“一台进口电机与控制器的价格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最简单的轮式机器人需要至少两个电机,再加上手臂等其他需要驱动的地方,一台机器人的成本达数万元。”原魁表示,如果成本降不下来,想让机器人走进老百姓的家中就很难。他指出,在当前电机制造中,技术已不是主要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加工业不过关,基础工业水平仍有待提升。
 
“造成部件质量不高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作不认真。电机装配中的小马虎就可导致电机质量严重下降,而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几乎不会发生。”陈小平表示。
 
须挣脱科研体制“魔咒”
 
“一台机器人从最初研制成功到提升核心技术,再到成为高精尖产品,需要经过反复试验,而我国当前的科研系统本身与评价指标并不鼓励后续研究。”原魁指出。
 
他表示,在很多时候,一项课题在完成研究论文、专利技术以及生产成品等初步评估后,难以再拿到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费。这些经费反而转向支持另一单位在同一领域的项目。“不同单位反复做一个课题,经费都拿到了,但是关键技术与核心问题谁来解决?”他质问说。
 
北航机械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陈殿生指出,当前,国内机器人研究亟须提升的技术包括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这些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作既包含硬件加工方面的技术提升,又包含软件方面的升级创新。
 
不过,陈小平表示,虽然我国机器人在关键部件、生产工艺等方面需要加强,在软件的某些方面 却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例如,在美国科学基金会2011年人机互动全球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可佳”机器人、浙江大学“悟、空”机器人等成果得到 了高度评价,部分研究被认为走在世界前列。
 
“基于机器人的服务性与安全性,我国尚须在加强创新研究的同时,提升基础工业制造力,促进科技体制改革,迎接机器人时代的到来。”陶永表示。
 
 
更多>相关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