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发那科机器人  工业  上海  自动化  机器人  ABB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展  机器  展会 

工业机器人:创新必答题 外企眼尖手快中国如何应对?

   日期:2015-08-11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OCY     评论:0    
标签:
   挑战不仅仅来自国外巨头。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400家,产业园区超过30家,大量企业蜂拥而上,各地区重复支持和建设,出现了同质化现象,存在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的风险,难以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
 
  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从基础原创性成果到研发产品之间断层严重,造成大量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高,严重制约了我国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产业的发展。此外,机器人产业所需创新型多层次人才体系不健全,也影响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创新。
 
  整合发展拓宽新路
 
  面对综合实力上的系统性差距,中国机器人企业要更加重视资源、技术整合,走出一条新路子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挑战,而是综合实力上的系统性差距。中国突然爆发的机器人市场需求压缩了中国企业的成长时间和机会,让我国本土企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要直接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因此,中国机器人企业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滚动式发展,而要更加重视资源、技术整合,走出一条新路子。
 
  整合发展,做好工业机器人这个创新“必答题”,需要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政策协同等方面持续努力。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分析说,我国机器人发展应做好顶层设计,深入开展系统策划。从市场导向的系统集成及产业发展着手,促进机器人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力促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相匹配。同时,应该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选择国外企业涉足不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又迫切需要的行业,大力推广国产机器人系统。
 
  在促进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研发上,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相结合的契机,加强新型机器人整机集成技术能力。驱动器、电机、伺服系统、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的发展要在继续支持攻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并购合作的方式,实现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升级跨越,以支撑机器人整机发展。同时,应该加大对智能控制、导航定位、移动通讯、大数据、人机交互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
 
  整合资源还需要继续强化区域特色,培育产业集群。我国应更加注重发挥中小企业力量,调动行业和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行业、区域的产业特色,合理布局机器人重大应用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强化产业链配套和区域分工合作。在各地高新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机器人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着力开拓市场应用。
 
  此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动科技政策与经济、金融政策相衔接。在科技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在注重机器人产品自身研发的同时,更加注重机器人与现代信息、通讯、机械、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加强与经济政策的衔接,研究相关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使用国产机器人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引导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向机器人产业倾斜。
 
  今年6月,东莞出台《东莞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打造成珠三角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东莞的积极探索再次凸显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整合发展的后劲。中国工业机器人创新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机器人网(www.robot-china.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39553798-8007
更多>相关专题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题
点击排行